忠信學校祭孔尊師開學典禮+孔子節禮樂祭 高天極博士:學校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及重視青年學子德行

▲忠信學校第54屆祭孔尊師開學典禮及阿忠阿信「孔子節」禮樂祭同步登場。首倡忠信《孔子節》及《開學三禮》的高天極博士致詞。(圖/忠信學校提供)

【報新聞記者羅蔚舟/新竹報導】
忠信學校自1970年立校以來,五十三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地以每年的孔子生日做為開學的日子;一方面強調忠信學校對中華傳統價值的重視,另一方面則係強調忠信學校對青年學子德行的重視。忠信學校《孔子節》始於2008年,由高天極博士首倡,與《元宵情人節》及《親恩節》同為忠信學校三大文化主題活動。忠信學校的《孔子節》以「禮樂祭」的方式呈現,在禮的儀式中加入了淘滌人心的音樂饗宴,一同緬懷先哲「禮」能使人相敬、「樂」能使人相親的中道智慧。

▲忠信學校第54屆祭孔尊師開學典禮及阿忠阿信「孔子節」禮樂祭同步登場。祭孔尊師開學典禮由高天極博士擔任正獻人,帶領忠信師生在禮樂祭中緬懷先哲中道智慧。(圖/忠信學校提供)

「首先歡迎2026級和2029級的同學立志加入阿忠阿信這個大家庭。」忠信學校校長廖婉君老師致詞表示,2014年,台灣正式推動十二年國教,忠信學校未主動參加;不參加十二年國教不符合忠信學校近期發展的最大利益,但是學校注意到,單獨辦理入學是信賴忠信學校的家長和學生的合理期待。今天,400餘名青年學子將在忠信莊嚴而平和的《開學三禮》中邁入他們人生中的忠信之旅,他們是台灣為數不到1%需要自行負擔學費的學生,忠信於焉成為台灣第一所真正的民辦私立學校,更貼近了孔子「自行束脩以上」的想法。從這一天起,客觀上,忠信將再也沒有一個不明所以、不知所謂、不置可否而來的學生。這一小步,忠信在風雨如晦中走了五十三年。

▲忠信學校第54屆祭孔尊師開學典禮及阿忠阿信「孔子節」禮樂祭同步登場。祭孔尊師開學典禮由高天極博士擔任正獻人,帶領忠信師生在禮樂祭中緬懷先哲中道智慧。(圖/忠信學校提供)

廖婉君校長接著說,《孔子節》是一個緬懷先哲的日子,是一個表達重視快樂學習的日子;同時忠信也願傳遞一個想法,那就是:在培養學習與尊重不同文化之前,應先有珍惜自己文化的覺醒。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是台灣忠信學校立校五十餘年一貫的志氣,孔子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代表人物,「孔子思想」在綿延不絕的中華文化長河中,逐漸流為外顯的「儒家」和「禮教」,形式漸重,張力漸失,在「各取所需」的演繹過程中,成見難免有愈辯愈深的遺憾。

▲忠信學校第54屆祭孔尊師開學典禮及阿忠阿信「孔子節」禮樂祭同步登場。廖婉君校長致詞。(圖/忠信學校提供)

廖婉君校長表示,忠信學校的開學祭孔儀式不想為「禮教」和「儒家」還魂,只盼望能為「孔子思想」彰顯它以人為本的對話精神,能為血濃於水綿延不絕的中華文化長河注入新潮,能為青年學子共同傳承和弘揚傳統優良中華文化的志業點燈。天極先生認為:人道敏政,「有品」、「無品」不應成為膚淺的口號,年輕人的人格應在「隨風潛入夜」的善良文化中扎根。從校園做起,忠信願深耕台灣的善良文化,和有心氣的年輕人一起努力。

▲忠信學校《開學三禮》的《家長教育權委付禮》,由家長親自交付廖婉君校長(左)手中。(圖/忠信學校提供)

高天極博士在致詞中說道:「忠信的《開學三禮》分別是《家長教育權委付禮》、《學生立志禮》、以及《尊師禮》。當時他確立忠信開學三禮的想法是這樣的:人民為教育之主體,學校的教育權伊始應來自學生父母的委託,所以首先應取得家長的信賴與託付。他強調:對私塾而言,不憤何啟? 不悱何發? 學生沒有為何而來的基本認識,則正向的師生關係無從建立,有效而快樂的學習無由展開。他認為:教師是否應被尊重,誠各有議論;尊重老師,可能會得到某個老師不值得被尊重的結論,但是不尊重老師,受害最大的應是無辜的學生;忠信希望學生尊重他的老師,因為這裡面有人性高貴的價值,但是忠信老師應自我要求,先做一個值得被人尊重與信賴的人,再做老師。」

▲忠信學校《開學三禮》的《尊師禮》,由學生們親自交付師長手中。(圖/忠信學校提供)

忠信學校的祭孔尊師開學典禮盛大隆重,穿插由忠信學校《風岡管弦樂團》的同學們帶來的音樂饗宴,有弦樂重奏《帕海貝爾:D大調卡農》及《貝多芬病毒》、有木笛與鋼琴二重奏《維克多.佛汀:木笛協奏曲》、有管樂重奏《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》、鋼琴獨奏《動物狂想曲》以及國樂重奏《周深:大魚》,共有50餘位忠信學校學生參與音樂演出。學生們高超的琴藝和絕佳的音樂素養更添典禮風采。整個儀程在全體同學大聲吟唱《孔子紀念歌》和《弦歌》之後完美落幕。

▲忠信學校孔子節禮樂祭晚會上,同學們載歌載舞精彩表演,師生們和與會嘉賓團聚一堂歡慶中秋。(圖/忠信學校提供)

《祭孔儀式》與《開學典禮》結束後,是忠信學校阿忠阿信學子們最期待的《守護顏回愛心園遊會》和熱鬧精彩的《孔子節禮樂祭晚會》,畢業生、在校生、以及所有與會嘉賓,一起度過了深具意義的開學典禮並團聚一堂歡慶中秋。